本报道选取上海6个代表性历史街区改造案例,通过建筑师访谈、原住民口述、商户经营数据等多元视角,探讨超大城市如何守护文化基因。

上海品茶论坛
【城市观察员 周婷】清晨7点的步高里,72岁的王阿婆在修缮一新的灶披间煮着咖啡,这个1930年的石库门建筑群刚刚完成"最谨慎的手术"——保留了72%的原始建材,同时植入现代化排水系统。类似这样的"修旧如旧"工程,上海已累计完成432万平方米,投入专项资金超180亿元。
最具戏剧性的是功能再造。田子坊的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,思南公馆的花园洋房开设量子计算实验室。"保护不是封存,而是赋予新生命",主持外滩源改造的建筑师李晓阳强调。数据显示,上海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中,文化创意类占61%,商业服务类占29%,原居住功能保留仅10%。
但挑战依然存在。在虹口区一个里弄改造现场,施工队发现了未被登记的历史马赛克地砖,整个项目因此暂停三周进行文保评估。"每个决定都像是在解多元方程",项目负责人苦笑着说。这种谨慎换来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——上海成为全球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典范城市。
(全文共计3248字,含历史建筑对比图集15组,改造前后数据对照表7张,专家访谈实录8篇)
上海贵族宝贝sh1314